2015年1月26日起,從貴陽可乘坐到越南峴港的直航飛機。避免“紅眼航班”,該航線還特地調整飛行時間,貴陽出發(fā)時間為20:55,抵達越南峴港時間為23:55;越南峴港返程出發(fā)時間為16:15,抵達貴陽時間為19:55。
【越南峴港】
峴港,(xiàn gǎng)(越南語),位于越南中部,古都順化的附近,區(qū)屬中南沿海地區(qū)。位列越南第四大城市,次于胡志明市、河內和海防。該地瀕臨南中國海、下轄五區(qū)兩島;距離北方的河內764公里、南方的胡志明市964公里。峴港在韓江曰左岸,北臨觀港灣。背靠五行山,東北有山茶半島作屏障,海灣呈馬蹄形,港闊水深,形勢險要,為天然良港。自古中固景口岸?,F(xiàn)為海軍基地,可??咳f噸級軍艦。有制堿、紡織、橡膠、水泥、造紙等工業(yè)。郊區(qū)產(chǎn)稻、玉米、橡膠。西南69多公里的美山有古代占婆塔群遺址。峴港是理想的度假新勝地。十七、十八世紀多為越南本土游客,踏足的外國游客以歐洲人和日本人居多,在東南亞地區(qū)只有曼谷和香港有直航機往返,鮮有日本以外的亞洲游客。
峴港正式成為中央直轄市于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為越南第二大港口城市(越南第一大港口城市為越南的胡志明市),峴港市是一座年輕熱鬧與繁華的城市。峴港市大陸面積約有九百四十二平方公里。市區(qū)分為海州郡、清溪郡、蓮沼郡、山茶郡、五行山郡,五個郡(區(qū))和王近郊縣,人口共七十一萬六千五百九十七人。峴港是越南中部的中心城市。有港闊水深,國際機場,位于越南三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即順化故都;會安古邑與美山圣地)交叉中心。被稱為越南的第三大門口。峴港市天氣清朗,四季日照,社會治安無話可投訴。該城市是海濱沙灘長連30公里,四季如春的越南最佳的海濱場地之一的,東南亞最佳避暑區(qū)旅游城市之一的避暑區(qū)。
地處越南中部蜂腰地帶,瀕臨南海,戰(zhàn)略地位重要。歷史上,為帝國主義入侵越南的口岸。1858年,被法國和西班牙遠征軍攻占,此后淪為法國租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曾為日軍占領。1947年,再次被法軍侵占。1965年3月,美侵越戰(zhàn)爭升級,其海軍陸戰(zhàn)隊在峴港灣登陸,隨之將峴港擴建成大型海、空軍基地。1975年,越南南、北方統(tǒng)一后,成為越南海軍第3沿海區(qū)駐地。1979年后,蘇聯(lián)海軍取得在峴港的駐泊權,作為它的軍事基地。峴港灣呈馬蹄形,口朝東北。南北長近15公里,東西寬約11公里,水深多在10米以上。灣口南有山茶半島,北有漢島為屏障,沿岸有五行山、福祥山作掩護,形勢險要,避風條件良好。軍港區(qū)在灣的東部,由三個港組成,最大的山茶港擁有大型碼頭6座,可泊萬噸級艦船。灣的西側和河口兩岸是商港區(qū)。市區(qū)周圍有3個機場,其中峴港機場系空軍基地。交通便利,鐵路、公路北通河內,南達胡志明市,另有公路通往西原和老撾。氣候溫和。灣內潮差小,潮流微弱。港市工業(yè)較發(fā)達,附近有金、銅和煤礦。
早在十七、十八世紀期間已非常繁華,現(xiàn)更發(fā)展為越南三大城市之一,人口約70萬多人,以漁業(yè)及積極發(fā)展的旅游業(yè)為主。峴港東面接連南中國海——幼沙碧海、藍天白云、寧靜閑逸,是理想的度假新勝地。十七、十八世紀多為越南本土游客,踏足的外國游客以歐洲人和日本人居多,在東南亞地區(qū)只有曼谷和香港有直航機往返,鮮有日本以外的亞洲游客。
【出入境信息】
越南對持有中國護照公民是支持免簽(落地簽)的,只需要提供照片即可。越南簽證:500元/本,有效期:30天,停留期:30天,簽證所需材料:護照,兩張白底彩色照片。
但是中國邊檢對白本護照前往越南并不放行。
【特產(chǎn)節(jié)日】
石雕工藝
是越南著名手工藝,當?shù)厝怂斓氖窬勺源罄硎?MarbleMountain),大理石山又稱五行山,由當?shù)厝朔Q為金、木、水、火、土的5個小山所組成,當中以水山最大最出名。所以去峴港,不得不去水山見識下各式各樣的大理石。
山水石雕村,從十八世紀起業(yè),位于五行山腳下。此村富有峴港市傳統(tǒng)特征的石雕藝術,盛產(chǎn)玉石,佛像,神像。顏色有水墨色,碧綠色,白色等。
錦淚芝麻餅干
錦淚芝麻餅干,芝麻餅干是峴港廣南一帶的地道食物。芝麻餅干以米粉,糯米粉,白糖,鮮姜與芝麻為主料。多用于節(jié)假祀祭祖宗。其中錦淚芝麻餅干是一流的。錦淚村位于峴港市中心以南六公里,屬于海珠郡圭中坊。
觀世音慶典
觀世音慶典在常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于五行山地區(qū)的觀世音寺隆重舉行。觀世音慶典包括祀祭活動與文化活動。其祀祭活動具有佛教特征,文化活動富有傳統(tǒng)文化特征。
傳統(tǒng)舟賽活動
為慶祝峴港市解放節(jié)在翰江舉行。
【旅游景點】
占族博物館
坐落于城市中心,翰江岸邊,在法國遠東研究院支援下,建成于一九一五年。本館為世界最終的占族石雕藝術的博物館,博物館外貌古色古香。館內展覽了約三百多自第七世紀至第十六世紀歷代的沙石或瓦器的原作石雕與建筑物。他們展覽于十間不同的展覽室。占族歷史上曾在越南中部建立強大王國,后來逐漸衰敗,占族人遷到了越南南部的兩個省,只有5萬多人,是越南少數(shù)民族之一。占族雕塑博物館收集了全國各地的占族文物,被稱為峴港的一塊瑰玉。館舍經(jīng)過兩次擴建,吸引大批游客。
五行山
位于峴港市以東南向約十公里。這里有五座山峰,沿海邊撥地而起,稱為金峰,木峰,水峰,火峰,土峰。故稱為五行山。五行山中以水峰為最大最美的,山水友情的山洞,雄壯深嚴的寺廟。五行山一帶盛產(chǎn)玉石。沿山腳一帶有許多玉石紀念品店。常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日,菩薩觀音慶典在金峰隆重舉行。
海云峰
平均海拔四百九十六米,彎彎曲曲長連二十公里。是順化省與峴港市之間的天然境界。海云峰風景雄偉,充滿詩意。峰嶺普望大海,四季云擁重山故稱為“海云峰”。山上有大門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山茶半島
位于峴港市東北區(qū),平均海拔六百九十三米。此區(qū)保存了遼闊的原生森林與稀寶的各類禽獸。大自然風景雄偉,充滿詩意。該半島是法西聯(lián)軍開火侵略越南事件的歷史證人。山茶半島坐落于峴港港口的正中央,造成了一個自然的屏封,為峴港阻檔臺風距越南峴港市中心13公里,長15公里,最寬處5公里,最窄處1公里,最高峰696米,有原始林4370公頃,珍稀動物有爪哇猴、長尾猴、紅臉雞等等。半島上崗巒起伏,林木繁茂,并有鳥獸出沒,已被劃為森林保護區(qū)。
殿海古城
位于李自重街1A號。該城建于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二八完畢。其目的為了鎮(zhèn)守峴港城而建。為了紀念峴港市不屈堅強的歷史過程,阮知芳將軍巨象建于此地。
胡志明
主席博物館第五軍區(qū)分管:位于城市中心。本館展覽許多關于越南中部人民進行抗法,抗美的戰(zhàn)爭與胡主席清廉生平和偉大事業(yè)的資料。博物館院內還建設了胡主席在河內首都所住的高腳屋的原型。胡志明(HoChiMinh)(1890—1969)原名阮必成,參加革命后又曾改名為阮愛國,出生于越南中部義安省南壇縣黃稠村外祖父家,在金蓮村父親家長大。父親阮生輝考中副榜,靠教書為生,擔任過官職,后遷到南部當大夫,是個愛國的漢學家。胡志明自幼就有趕走法國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十五歲在順化國立學校讀書時,已經(jīng)參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動,為一些愛國志士做聯(lián)絡工作。但他不贊成那些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依賴外國乞求獨立的主張。1911年初,他輟學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學校當教員,不久到了西貢。他期望能到西方國家觀察學習,以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
會安(HoiAn)
會安古城,位于越南中部峴港市郊秋盆河北岸,會安江入??诘母浇鄭s港市區(qū)約30公里,曾是歷史上著名的東方大港,屬廣南省。在占婆王國時期,會安曾是一座港口,發(fā)展到16世紀,這里演變成一個東南亞最重要的貿易交流中心。18世紀,由于越南國王們長期而激烈的權力之爭,約束了發(fā)展,會安幾乎廢棄了,到了最后,這座天然的港口終于淤塞。
19世紀80年代,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會安港進行了大觀模的整修,使之煥發(fā)昔日的光彩。由于古代貿易交流的緣故,中國、日本、南洋,甚至歐洲的商船經(jīng)常出人會安港,在會安經(jīng)商的中國人及日本人很多,因此,當局允許在這里分別建立華人和日本居住的單獨街道。雖然也有地方當局管理,但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心以在這里按照各自的民族風俗習慣生活。
整座會安城分為五個區(qū),按照中國不同地區(qū)種族劃分,有福建幫、廣東幫、潮州幫、海南幫和客家?guī)?。建起了福建會館、廣肇會館、潮州會館、瓊府會館和作為五幫會館的中華會館。會館建筑雄偉壯麗,金碧輝惶。會館里分別供奉著媽祖、關公、伏彼將軍等,終年香煙繚繞。在會安,到處是中式、日本式的建筑,而且保存完整,既沒有遭到戰(zhàn)火的破壞,也沒有因修建高樓大廈而拆過?,F(xiàn)今完好保存下來的會安許多古建筑、古街道,體現(xiàn)了中國、日本、越南文化與建筑風格的有機結合。街道的布局、建筑的式樣,既展現(xiàn)了中華建筑的古樸和優(yōu)雅,又融入了當?shù)厝说淖匀粚徝烙^和生活情趣。游客在這里既能欣賞到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又能感受到濃郁的地域氣息。
這些建筑中最著名的是一座日本風格的帶頂石橋。石橋始建于猴年(1593年)完工于狗年(1595年),所以橋西邊盡頭有兩尊精美的狗的雕像,東邊盡頭則有兩尊猴子雕像。會安的建筑群突出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相互給合,同時也作為亞洲傳統(tǒng)國際商港遺址被保護起來。會安是15世紀到19世紀東南亞保存完好的傳統(tǒng)貿易港,其建筑和街道樣式,受到土洋結合風格的影響,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在整個遺址的建筑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后,會安的寧靜慢慢消失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讓老居民們覺得眼花繚亂,但這恰恰體現(xiàn)了會安的魅力。
會安街道上布滿了出售土特產(chǎn)的小店,越南的絲綢、木雕、面具和其他工藝品被游人帶到了世界各地,而河邊摩肩接踵的酒吧里更是坐滿了膚色各異的外國人,老城里80%的居民從旅游業(yè)中獲得了豐厚的收入。當然,傳統(tǒng)的捕漁業(yè)仍然保留了下來,與過去不同的是,漁民們不僅捕魚,也招攬游客觀看他們捕魚,或者乘坐他們的小船到河里游覽一番。經(jīng)濟開放的越南,傳統(tǒng)的生存方式也在悄悄改變,與世界的大潮接上了軌。
會安古城
199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會安古城作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據(jù)說古時中國人到越南除了海防,第一個立足點就是會安,越南南方許多地方的華人都是從會安遷去的。因此在會安,中國式的建筑到處可見,而且保存得很完整。在會安將欣賞到十七世紀的古老街道,古屋、中國會館、會安博物館、日本人建造的“彩虹橋”廊橋等。